
一、风口一: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
政策力度空前,万亿级市场加速释放:两会明确提出“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2025年改造范围从35城扩至300城,计划改造城中村1790个、老旧小区5.6万个,安置房建设超161万套45。中央专项债4.4万亿元中,超30%资金将用于城市更新,重点解决资金缺口和民生痛点。例如,老旧小区改造中,燃气、排水、热力等基础设施协同升级,数字化管廊与适老化配套成为新标配。
挑战与机遇并存:改造周期长、居民协调难仍是痛点,但精细化运营与新技术应用(如装配式建筑)将催生专业化服务商崛起。
二、风口二:绿色低碳基建
从“概念”到“硬指标”,绿色建筑全面落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所有新建建筑执行绿色标准”,并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风电与建筑融合技术规模化应用。新疆计划建成全国最大新能源基地,广东、辽宁等地加速布局海上风电与“沙戈荒”光伏项目。绿色专项债与碳金融工具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预计2025年绿色基建投资增速超15%。
产业升级关键:企业需突破传统模式,探索零碳园区、低碳工厂等新场景,抢占绿色技术制高点。
三、风口三:智能建造与数字化革命
政策驱动“中国建造”升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会议提出“智能建造全面推广”,BIM技术、建筑机器人、数字化管理平台加速渗透。北京计划完成3800万平方米建筑智能化改造,雄安新区试点“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企业通过智能化可降本20%-30%,工期缩短15%,成为破解“用工荒”与“低利润”的关键。
未来趋势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
四、风口四:重大交通与新能源基建
交通网扩张叠加能源革命:专项债重点支持交通基建,广东广湛高铁、辽宁长海大桥等万亿级项目落地,带动钢结构、工程机械需求激增。同时,新能源基建爆发式增长:2025年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3.7亿千瓦,特高压电网、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同比增25%。
区域分化明显东部聚焦高铁、机场扩建,中西部发力水利与能源通道,企业需针对性布局。
政策红利下的生存法则。2025年建筑业既面临6350亿增量资金注入的机遇,也需应对债务化解、技术迭代与竞争内卷的挑战。企业若想突围,需紧扣四大风口:以城市更新稳现金流,以绿色转型谋长期增长,以智能建造提效率,以重大工程扩规模。正如李强总理所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机遇”——在这场基建革命中,唯有主动变革者方能立于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