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枝:建筑业要对标制造业,像造汽车一样去造房子

   日期:2025-05-08     浏览:108     评论:0    
核心提示:日前,厦门市建设局原副局长、巡视员、总工程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原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林树枝在第七届彩钢机械与涂镀板材产品
 日前,厦门市建设局原副局长、巡视员、总工程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原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林树枝在“第七届彩钢机械与涂镀板材产品高峰论坛暨彩钢钢构行业明星企业授牌仪式”上发表演讲。

他指出建筑业要对标制造业,用智能建造赋能。要像造汽车一样去造房子,把部件标准化、部品集成化、产品模块化、模块生产工厂化、作业方式流水化、生产车间机器人化。


前景广阔:高强度螺栓+热轧H型钢组合
热轧H型钢,这一高效能钢材,在钢结构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截面模数大、便捷的施工特性以及全生命周期的低碳优势,使其成为钢结构建筑的核心支撑材料。产品构件化也是热轧H型钢的一大特点。钢厂只需把产业链向下适当延伸,进行简易深加工,把钢结构构件上的螺栓孔、简易连接板在钢厂完成,以构件就可以直接交付。随着绿色建筑和钢结构的应用发展,高强度螺栓+热轧H型钢组合在国外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尽管热轧H型钢拥有如此多的优点,但目前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占比仅约2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究其原因,与供需脱节与标准不匹配、品种单一与规格多样性不足等有关。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产业链整合,推动产品标准化和规格多样化,研发全装配式钢结构节点,以及优化产品标准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快速发展:钢结构模块化建筑

钢结构模块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它将传统的建筑结构分解成若干个模块,然后使用钢材料将这些模块组装起来,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这种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耐久性强等优点,因此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国内,随着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工业建设等需求的推进,我国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也在快速发展。比如近几年,老旧小区改造实行“原拆原建”备受重视,将老旧小区的建筑物整体拆除,然后根据现代化的标准重建,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老旧小区建筑老化、设施陈旧的问题,又能够提升小区的品质和居住环境。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更新中“原拆原建”的难题,钢结构模块可在工厂工业化制造,现场装配安装,建造周期短,对周围居民生活和环境影响小。并且通过数字孪生、智能建造技术等应用使施工过程更高效、精准,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可大大减少建筑垃圾和材料浪费。

创新发展:钢结构模块化智能建造

近年来,智能建造在我国快速发展。其是一种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智能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和反馈,以BIM模型串联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的新型建造方式。林树枝指出,建筑业要对标制造业,用智能建造赋能,优先采用钢结构模块化智能建筑。在设计上,要像智能汽车一样以科技赋能住宅;在建造上,要像造汽车一样去造房子;在使用上,要像汽车一样建立房屋的体检和保险制度;在服务上,要像汽车4S店一样搞好物业服务。要把房子拆分成不同规格的标准模块;把标准模块移到工厂生产(标准化、重复性、流水线);工厂制造交给机器人(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现场快速安装(施工量小、环境污染少,施工速度快)。

(原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1428797902067270&wfr=spider&for=pc文章来自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